新农村环保科普逐步常态化 大学生科普志愿者成主力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大学校园里洋溢着暑期将至的气息,在河北农业大学,不少大学生正再次把目光投向农村,积极谋划暑期社会实践中,进行新农村环保科普活动。
农村环保科普历来是一个边缘课题,在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正逐渐变成热点话题。近年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开展的“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越来越使新农村环保科普的常态化,大学生科普志愿者的热情不断高涨,正成为新农村环保科普的主力军。
农村环保科普 钱少也可以办大事
缺少资金,一直是阻碍环保科普宣传有效开展的大问题。
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日前举办的第三届全国环保科普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浙江省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周广明向记者介绍了浙江开展“大学生农村环保科普行”活动的“省钱招数”。高校负责招募志愿者,学会负责审查申报主题,确定领队,为志愿者上保险,在高校举行启动仪式,并在活动结束后,将各小分队的调研材料汇编成册,召开总结表彰会。
浙江“大学生农村环保科普行”活动从第一届的35人逐渐发展到去年的146个小分队共计960多人,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由于活动的影响力日益增大,学会还争取到了浙江省科协的资助。活动经费主要用于为各小分队提供印有活动名称的旗帜、帽子和启动仪式及学生路费。周广明说,多数省级学会经费非常有限,用少的经费办农村环保科普宣传的大事,这项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云南省环境科学学会每年都要办几期环保科普小报,为农民提供诸如农药怎么用、环境卫生怎么搞等方面的知识,用A4纸两面印,每期都能安排50个左右的问答题。秘书长李唯算了一笔账:一张小报成本不超过一角钱,而挂图只有一个知识点,其成本却要高得多。
运用激励导向让志愿者的参与热情持续不断
大学生志愿者是环保科普的生力军,利用大学生这一群体优势,宣传政府对农村的环境保护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讲解有关的农业环保科技知识,发放农村环境保护科普宣传材料,将知识性和实用性有机结合,既可提高农村人口的环保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和农民的生活质量,又可丰富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培养大学生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投身社会建设的意识和热情。
浙江省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周广明认为,“大学生志愿者农村环保科普行”活动,有一个好主题:农村、环保;有一个好平台:学会搭台,大学生参与;有一个好载体:源源不断的大学生志愿者;有一个好时间:利用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或返乡的时机,组织小分队,召集乡邻进行环保宣传,农民易于接受。因此,如何建立长效机制,吸引更多志愿者参与,并让志愿者们愿意一直参与下去,是组织者要考虑的问题。
每次活动结束后,除了总结表彰奖励外,浙江省的主办者还会将各小分队的总结整理汇编成册,供下届志愿者参考。在2007年,浙江省环境科学学会还设立了“浙江省环保产业助学金”,助学金发放条件是:参与“大学生农村环保科普行”活动中的优秀者,全省高校环保相关相近专业大学生、学习成绩排名年级前10名、家庭经济贫困、道德品质良好、无学校处分记录等。助学金每人每年共计6000元,目前已资助50人。此项助学金既培养了精英人才,又提高了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农村环保科普活动的积极性。
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书记杨敬坡说,现在的大学生自我意识都很强,志愿者活动必须有足以吸引他们的内容,才能持久。在招募志愿者时,他们会强调活动的目的是服务,同时也会切实考虑学生能从中获得什么。环境专业的学生下到农村参与环保科普社会实践,与专业对口,学生的兴趣就会较高。农村科技知识相对贫乏,见到老百姓仰视的目光,看到自己的努力有回报,学生就容易产生自信心。特别是参与到污水处理等技术性工作中,整个工作流程跟下来,会带给学生激励或压力,这对他们将来的学习、工作帮助很大。这样下来,学生的参与热情就会持续不断。
多样化的活动方式拓展环保科普的广度与深度
云南省持续开展“千乡万村环保科普活动”已6年,其志愿者不仅包括大学生,还有专家、学会会员、教师、记者、律师、退休职工等。活动深入10多个村寨,总计展出了宣传挂图100张,向1500位村民讲解和发放了宣传报纸,对500家农户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
活动中,志愿者们在各村寨张贴了学会自行设计的农村环保知识挂图;走进农家就他们的生活状况、主要生计、环境质量状况、主要环境问题、产生污染的原因、当地已经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应该增加哪些措施等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召集村民进行农药化肥污染与防治,水污染状况与节水方法,废水灌溉、燃煤、焚烧秸秆的危害,塑料及生活垃圾泛滥现状、禽畜水产养殖污染、建设生态乡镇等知识讲座。
河北省在“大学生志愿者农村环保科普行动”中总结出了要与院校联合进行深度科普活动的经验。河北省属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多,环境形势严峻,严重影响到农村人口的生产生活,威胁到广大农村人口的健康,环保知识的普及刻不容缓。但环保工作的开展仅仅依靠政府部门的力量远远不够,需要调动和组织社会各界的力量积极参与,营造普遍关注农村环境的社会氛围,创建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的良好环境。
从今年起,将与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3所院校联合,利用学校拥有的环保技术,让学生直接下到农村具体参与解决环境污染等问题。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副秘书长杜金梅表示,这项活动将用5年时间覆盖全省。
农村环保科普活动要使科普宣传常态化
经原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于2003年启动“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2007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与首都10所高校共同发起了“大学生志愿者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组建农村环保科普小分队370余支,3000余名大学生奔赴全国各地1100多个村庄开展科普活动,将环保知识、环保理念传播到农村中。这项活动被评为2007年中国十大科普事件。
经过6年实践,“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问题仍然突出。环保科普的广度远远不够,10来个省区,数千个村庄的覆盖范围与农村的实际需要差距还很大。环保科普宣传对农村影响有多大,农民环境意识提高多少,也尚无量化评估。科普形式及方法还有待改进,尚需进一步研究如何真正为农民办实事。环保科普经费渠道也尚未解决,限制了科普活动的进一步扩展。
如何让形式多样的环保科普宣传变成长效机制,让这项惠及百姓的公益事业进入万千农户,让农村、农民收获实实在在的变化,才是新农村建设的方向所在,也是农村环保科普工作需进一步探索与实践的问题。